言情小说手机站 > 俪人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天 黑夜

第 6 页

 

  刚刚加入议论王上的朝官们在这威而不厉的视线下纷纷心虚地低下了头。

  而这头,只见临王放下啜饮到一半的茶杯,一句话也没有说,表情莫测地看着空虚以待的玉座。

  朝官们心中突感悚然,更不敢再多言。

  当今东陵朝政,由吏部尚书与临王分持。



  吏部尚书年约六旬,是东陵国三代老臣,也是朝廷倚为栋梁的股肱大臣。

  而临王则是前王的幼弟、当今王上的王叔,王城一万五千的禁卫军便由临王统领,负责守卫王城与王宫的安全。

  除此之外,由于太子年幼登基,临王顺势以摄政之名取得朝中实权,这样一个握有重权的王室贵族,竟生了一张龙眉凤目、俊美无俦的脸孔,着实令人诧异。

  年二十有四的临王,至今尚未选妃,堪称东陵第一美男子的他,非但是他国公主属意的如意郎君,也是王室中除了当今东陵新王以外,最接近玉座之人。

  也因此,尽管吏部尚书辅佐太子继位为新王,但对临王的反弹之意从来不敢太过明显。因为只要当今王上在留下子嗣前出了任何「意外」,这个俊美的临王将会变成下一任的东陵国君。

  而临王名义上虽为摄政王,但前王遗诏中指定吏部尚书为朝中首辅,再加上支持原太子的官员都是对前王忠心耿耿的大臣,又皆出于吏部尚书门下,因此对于这位与他实际上分了权的老首辅也是轻忽不得。



  尚须一提的是,目前东陵的政治势力除了吏部尚书等人以及临王两派之外,还有两位拥有强大兵权的高级将领足以权倾朝野。

  东陵国历代以来,朝中出自王室的上将军皆握有强大的兵力。

  除了临王手中握有一万五千禁卫军之外,另外两位上将军的手中各自分掌有十五万的兵马。

  金虎将军是当今太后的兄长。金氏一族男子多骁勇善战,历来皆担任东陵国中的上级武将。

  另外一位银骑将军则出自开国将军的嫡传家族,在国中的地位相当特殊。

  两位将军手中的兵权足以影响国运的发展,也因此深为朝中官员忌惮,甚至演变成一方面既想拉拢,一方面却又想除之而后快的局面。

  前王在世时,吏部尚书等人虽然极力暗示君王应该收敛武将的兵权,但始终不敢做得太过明显。而前王对两位将军极为信任,也不曾真正接受臣子的暗谏。

  所幸这两位将军都是武人出身,对东陵忠心耿耿,鲜少过问朝中政局,因此在朝廷权力的消长中,竟意外地在前王死后,避开了一场政治上的恶斗。

  东陵朝中两造的势力分水,在幼主继位为东陵新王的第三年时,达到一种诡异而危险的平衡。稍有风吹草动,都会打乱目前这彼此制衡的现况,致使国家崩溃。朝中的政治局面,就胶着在一触即发的处境上。

  像是感受到这潜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潮汹涌,议事厅中默然无声。青石地板上辉映着森令的寒光。

  第2章(2)

  忽地,宫外的更漏传来卯时的报晓声。

  官员们这才察觉到,不知不觉中,东陵王在今天的朝议上已经迟了两个时辰,不由得为国家的前程担忧起来。

  正当众人百转回肠之际,一群宫女簇拥着一个身穿东陵王族服饰,头戴金色玉冠,年约十六的俊秀少年往议事厅走来。

  还会是谁?

  当然是摆尽了架子让一票朝臣久候的新王。

  只见他笑容可掬地从正门领头走进了议事厅。「各位早,不好意思让诸位大人久候了。」爽朗的声音中还带着少年人才有的淘气。

  朝官们心中就算不悦,也不敢当着王上的面发作出来,只能勉强微笑以对。

  「首辅大人早,王叔早。」东陵王朝两人颔首致意后,转身登上玉座。

  吏部尚书立即躬身道:「朝议乃一国大事,需要王上主持定夺,万请王上保重贵体。」言下之意,当然是请这位新王要早起,不要贪欢。

  「多谢首辅大人关心,本王身体十分康健。」东陵王笑着应答,脸颊红润,气色果然相当好。

  临王微微噙起唇角,并不说话,只是将视线缓缓投向刚刚趁乱走进朝列中的礼部侍郎项少初。

  众人随着他的视线,准确无误地找到了让王上误了早朝的「祸首」,纷纷投以怨怒的眼光。

  对于这种「万箭齐发」的目光攻击,项少初早已相当习惯。他镇定地走到东陵王玉座的脚边。

  东陵王笑看着他:「项大人,你是我朝中栋梁,可要珍重身体。」

  「多谢王上关心,下官必会珍重。」

  戴着礼冠的他,兼掌朝议进行的次序。

  脸上挂着一抹无人可解的表情,他朗声宣道:「朝议开始,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

  同关在北风的呼啸下,卷起了漫天的沙尘。

  夜里,那刮入耳目的风势才平息下来,为沙尘所覆盖的天空渐渐恢复清澈后,登上名为望京的敌楼,几乎可以看到遥远帝京的灯火——尽管那只是出于思乡的想象,却为戍边的将士们提供了一缕慰藉。

  这是个宁静的夜。

  边关无事,便是好事。这平静意味着,他们远在国境中的家人们正安全地过着快乐的日子。

  兵士们在一日例行的操练后,依然精神抖擞地留意着边界的动静。

  东陵与北宸两国虽然已经维持了三年的和平,但戍边的兵士们仍然不敢轻忽任何可能的危险。

  容四郎站在高耸的城垛上看着清澈如洗的夜空,良久,竟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令站在附近的兵士有些讶异。

  「军师怎么突然叹起气来了?」

  问话的是一名年轻的士兵。他跟随紫衣将军戍边已经堂堂迈入第三个年头了,从没见过将军身边这名看不出实际年龄的青衣军师叹过一声大气。

  军中的弟兄们都知道,容军师向来莫测高深,满肚子良策宝计。

  听说三年前狼河一战时,便是因为容军师的献策,东陵军才能势如破竹地打败北宸的军队。从那时起,这名原先跟随在当时还是都统的紫衣将军身边的不起眼的青衣男子,才得来一个「料事如神」的封号。

  而他的身分、来历更引起诸多的揣测。

  他的相貌乍看之下并不起眼,甚至有些平凡,但若细瞧,会发现他有一对极为修长的眉以及微微上扬的凤目,与东陵男子生来粗眉大眼不太相同。

  他的身骨看起来并不强壮,身量一般。他从不穿戎装,只作轻便的文士打扮。

  由于他一年四季都穿着藏青色的衣裳,因此军中的弟兄们私底下都称呼他作「青衣诸葛」。

  这样一名儒士却能耐得住北漠沙尘之地的艰苦,与他们一起长年守边,着实令人感到钦佩。只是不知为何,从不叹气的他,今日却竟然叹气了,这实在不像是他平日的举动。

  容四郎收回观看天象的视线,转看向站立在他身边的年轻士兵,不答反问:「砚青,你今年几岁啦?」

  被唤作砚青的年轻兵士并不意外容军师知道他是谁。

  戍边八千兵士,将军和军师不仅知道,也记得每一个兵士的名字和相貌。

  「回禀军师,我今年一十有九。」

  容四郎点头笑道:「十九岁啊,你知道吗?紫将当年在你这个年纪时,也是一个戍边的兵士。」

  砚青立即道:「紫衣将军英勇无敌,是个盖世英雄,砚青怎么敢跟将军相比。」言语中透露出对上司无比的敬佩与崇拜。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