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光笑,“你想想,有没有可能,错的都是对方?”
“当然可以,全凭当事人的智能去到什么地方。”
他们道别。
丽文正松一口气,起码十年内都不想再婚,而她有把握,在未来三年内忘记王立光这个人。
她直接回公司。
电梯在十二楼停止,两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客进来,其中一个忿忿的说:“你相不相信,他要与我做朋友,你说这是笑话不是,欺骗我,踩低我,利用我,从头到尾,没把我当人看待,没有一天负过做丈夫的责任,身在福中不知福,拿腔作势,尽情放肆,现在,他见我提出离婚,要同我做朋友!”
那位女士歇斯底里的笑了。
丽文不出声。
电梯在廿四楼停止,她看看手表,上班的时间已经到了。
人名册
下个月就要走了。
这次是移民,不知几时回来,林延英在这个大都会生活了廿多年,小中大学均在此间毕业,又工作了好几年,自然临别依依。
她是家族最后一个成员,大姐申请她往加拿大团聚的时候,轻而易举,半年就批准了。
当时她很潇洒地说:“又没有爱人,房子是租的,工作好比鸡肋,身无长物,说走就走。”
于是着手整理身外物。
到那个阶段,才发觉她拥有的实在不少,渐渐眷恋,午夜梦回,感慨良多。
父母于三年前已经赴温哥华,护照快将到手,延英每年都去探望他们一次,一留便是整个月,对那边社会不可谓不熟,她肯定自己会得习惯彼邦生活。
但她舍不得离开本家。
深夜,她犹自坐在露台上喝冰冻啤酒。
睡不着,无事可做,她取过手袋,整理内容。
时代女性的手袋越来越重,一日延英好奇心起,秤一枰它的重量,这才发觉它重达两公斤,即接近五磅。
难怪肩膀都打侧。
幸亏现代女性的得与失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否则准可慨叹至天亮。
延英自手袋中取出一部通讯部,亦即是人名册,里边记录了自初中起她社交网中所有的人名、电话、传真号码,以及地址。
用了许多年了,原先是一册日记部子,厚迭迭,人名并不依英文字母次序填写,胡乱在空位抄上,但因用了多年,熟悉非凡,凭下意识使可翻找。
有时懒,索性把人家的名片用钉书机订上,以致册子越来越厚,封面几乎合不拢。
有些人名与号码因为变迁、更改,用红笔划掉的有,用黑笔打叉涂掉的亦有,整本册子,每一页都似新派书,彩色缤纷。
一年比一年更舍不得丢弃,直用了这些年。
册子角落崩坏,用胶纸糊着,像受了伤。
角落还画着若干漫画,从此可以看到潮流变化:开头是史诺比,后来是叮当,再跟着是加菲猫。
从少年到青年,再到成熟期,旧物保存下来的实在不多,这本日记册子,肯定会伴延英到老。
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纪念价值。
今夜,把它拿出来,是想趁空档把内容检查一次,看看有什么错漏。
同事已经为她饯行,走得近的朋友都有所表示,但延英恐有沧海遗珠,挂个电话辞行也总好过没有。
她打开第一页。
映着眼帘的是剪刀挖出来的一个长条型洞。
延英莞尔。
真孩子气,剪掉就忘得了吗?不一定,这个名字叫周俊华,是她第一任男朋友,那年,延英才十七岁。
许久没见他了,临走之前,应该通个讯息,她把他名字写在一张纸上。
抑或,延英又迟疑,应该就此无声无息别离算数?
她迟疑片刻,决定稍后再加考虑。
从一个冲动的小女孩到今日凡事三思的事业女性,其中不知经过几许眼泪心血,延英吁出一口气,又再斟出一杯啤酒。
她轻轻呷一口,任由泡沫留在唇上。
延英自小喜欢喝啤酒,长辈无法劝止,人家少女喝橘子汁,她比较豪迈。
啤酒沫留在唇上,充胡子逗周俊华笑的次数实在不少。
转瞬间两人已经长大。
既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大家应该见个面。
他家住在中区半山一幢老房子内,救火车上不去,一定不会改建,电话号码不用问延英也记得,改了也不要紧,她可以查。
非趁这个机会见次面不可。
延英又翻到第二页,有一个名字,打着几十个叉叉,看仔细了,黑笔下的字迹隐约可见:赵小冰。
对,这赵小冰便是自她手中把俊华抢走的人。
延英笑不可仰。
人名册简直记载了她前半生所有的喜怒哀乐,风流韵事。
她终于倦了,打个呵欠,上床睡觉。
第二天一早,接到母亲的长途电话:“东西都收拾好了吧,别叫我挂心。”
根本没有什么行李,延英的身外物绝不会超过航空公司所规定的限额二十二公斤。
潇洒的她就是这么精灵。
带不走放不下的也许只是人情与思念。
回到公司,她便开始寻访周俊华的电话。
本市能有多大,要找一个人,焉会找不到他。
略为转折,她已经找到要找的号码,从他的家人处,延英又得到周俊华办事处电话。
“俊华,”她开门见山,“我叫林延英,还记得我吗?”
回复出乎她意料之外,周君几乎立刻不加思索的答:“你是宇宙公司公共关系组发言人林延英,亦即是我中学同学,我在报上时常看到你的照片与新闻,怎么会不记得。”
延英放下心头一块大石。
地方小就有这个好处,虽然不相往来,但是鸡犬相闻。
“俊华,许久不见,有没有兴趣喝杯咖啡?”
“我同小冰一起来可以吗?”
“呵,你们结婚了。”延英十分惊奇。
“都快十周年,”他一直笑,“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明日下午阖府统请。”延英说了一个喝茶的地址。
谁知那周俊华立刻打蛇随棍上,“那我们不客气了。”
明敏的延英立刻知道,这位周俊华可能已不是她想见的周俊华,他一定变了很多。
十年后的他必然已经成为一个务实的小家庭男主人,精打细算,尽忠职守。
那么早婚,大抵没有升学。
真可惜,中学时期地功课非常好,可能是因为家境问题,才放弃大学课程,但是一早成家,负担岂非更重,简直好比自火坑跳进油锅……但,他似乎又很快活。
延英很快见到周家四口。
他们很准时,都打扮过了,穿着像新衣的新衣,周氏夫妇长胖许多,两个孩子十分乖巧,只是像吃不饱似的,各要了一客三文治及两块蛋糕。
如果在街上碰见周俊华与赵小冰,延英绝对不会认得他们,外型变太多了,此刻夫妻二人同在官立小学任教师职。
赵小冰听说延英要移民,问了许多问题。
一小时后,延英看看金表,只说要赶一个商务约会,便结束是次会面,临结帐吩咐侍者挑一只最大的巧克力蛋糕给他们带回去。
两个孩子一接到手,使忙不迭道谢。
延英看着他们住地下铁路口走过去。
奇怪不奇怪,曾经一度,延英恨得他俩要死,而且起码恨了三年整。
此刻都想不起来为着什么。
延英与周君统共是纯洁的,他比她高两班,他们只在过马路的时候拉过手,看过几部电影,以及一起吃过冰淇淋。
中途因为发现了丙班的赵小冰,才疏远延英,他根本没有做错什么,只不过作出了一个选择。
青春期少女,不是要找个人爱,便是要找个人恨,以平息发泄冲动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