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手机站 > 制药小农女(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天 黑夜

第 26 页

 

  想到义子的叮嘱,张天泽眼珠一转,笑呵呵道:「这喜事嘛,就是你家主子终于开春……开窍了。」

  开窍,开什么窍?

  待张天泽走后,郑峰一脸不解地问着陈轩,「张大夫打的是什么哑谜?先是开春,又是开窍的。」

  「这开春嘛……」陈轩比他们年长几岁,何况家中早有个喜欢的小表妹等着,略一想便明白过来。



  瞧着郑峰一脸认真求解的样子,陈轩努力憋着笑,故意逗他,「这开春的意思就是春天到了,该播种了。」这种子可不是真种子,而是爱情种子。

  郑峰想了想,仍然不解,「主子是商人,春天播种是农夫的事,与主子有什么相干?」

  「相不相干,等秋天就知道了。」虽然此时是夏季,但认真算起来,主子与陈姑娘结下缘分,还真就是在春天。

  唉,整日跟在一个大冰块身边,他都快冻出寒症来了,如今终于来了一个太阳,希望能早日将主子融化,他也能跟着受益。

  瞧着陈轩脸上欠揍的笑容,郑峰顿时明白过来,只怕自个儿又被他给耍了。

  不过,他也有反击的手段,只见他先是冷哼了声,然后缓步朝银皓的屋子走去,一边说:「你若不实话告诉我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就直接去问主子。」



  郑峰是个直性子,遇到什么事,常不过脑就直接问出来,主子自是了解他的脾性,最多沉着脸斥责他几句就完事。可若是郑峰到主子面前将他刚才暗自比喻主子与陈姑娘的话抖了出来,这家伙倒是没事,不知者无罪,而他这个知情者那可就要倒大楣了。

  于是陈轩忙一脸讨好地将郑峰紧紧拉住,「走,到外边去,我细细解释给你听。」

  郑峰心里得意一笑,面上仍不肯,「哼,我才懒得信你,我还是亲自去问主子。」

  「郑峰,郑大侠,郑大爷,看在咱俩共事一主的情分上,就相信我一回吧。」

  「好吧。」

  第二日,张天泽出门前,先到药房给徒儿重新安排了练习任务。

  「如今天气热,你暂时不要练习熬蜜,先练习揉捏药丸。」

  张天泽知道她如此努力学习制药是想早点学会,好帮他制药丸拿去药铺卖,心下感动,面上却故意板着,「这制作药丸看似简单,却需得将各个环节都彻底熟练了才能上手制药,如今你先别去担心开业药丸不够卖,只管静下心慢慢练手。再者这养生药丸不是救命药,少了它并不会耽误病人的病情,药铺也不是主要靠它来击败汪家。」

  陈紫萁红着脸,有些惭愧,「师傅说的是。这些日子我的确心急着想尽快学会,好帮师傅多制些药丸。」因为一心急于求快,反而无法静下心来慢慢学习。

  确实如师傅所说,制作药丸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可能导致整锅药报废。

  而揉捏药团更是讲究熟能生巧,需要静下心多多练习。

  为了练手,又不能浪费药材,她想出用制作汤圆的糯米粉和面粉来练习。

  当然,比起面团,药团更有韧性、黏度,好在面团在手感上与药团很相近。

  制成药团,先要将药粉掺水烧开,小火慢慢熬制,直到药液变得黏稠,再将另一半药粉用最细密的筛子仔细筛选,务必让药粉均匀细腻。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制成的药丸化成水后不会留有药渣,病人服用后也方便身体吸收。

  将舖好的药粉撒入老蜜与浓缩的药液中,进行搅拌,搅拌均匀以后还需要冷却。

  冷却后,先将它搓成长条,再切成药剂子,每颗药剂子必须分量均匀,然后便是揉捏成药丸,为防黏手,需得在手心涂上麻油。

  揉捏药丸的手法更是讲究,先揉,让炼蜜的药汁和药粉充分融合;再捏,让蜜丸的成分更均匀,最后是搓,让药丸变得光滑、圆润,均匀发亮,才算过关。

  为了掌控分量,她将切好的面团子一个个放在小称上称,兰草与王嬷嬷轮流在旁边给她打扇子。

  五天时间,她从早到晚,不知不觉竟制作出了上百斤的汤圆与饺子,为了不浪费食物,银府的点心变成汤圆,中餐与晚餐变成饺子,剩下的送去各药铺给伙计们加餐。

  第八章 姑娘醉酒诱人心(1)

  五月二十八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银皓的十二家药铺选在这一日同时开张,就算是活到快上百岁的老人,也从没见哪个商人敢一口气在同一个城中开十二家铺子。

  然而奇怪的是,药铺同行和周围铺子的老板们彷佛商量好一般,竟没有一人前来恭贺。若是放在平时,哪家商铺开张,同行和隔壁铺子的老板都会带份礼上门。

  不过就算没有同行和邻居前来恭贺,新药铺门口依旧热闹非凡,不但请了舞狮,还搭了戏台,并在台前放了桌椅,桌上摆着各式干果点心,且还熬了张天泽亲手配制、清热祛湿的凉茶。

  此时天气炎热,湿气也重,百姓光冲着这些凉茶也愿意驻足,更何况银皓还花重金请来了京城最当红的几位名角儿,在各个药铺门口轮流表演。

  路过的百姓们得知不但有免费的戏看以及吃食,还有张神医配制的凉茶,只要手头没有立即要办的事儿,都纷纷驻足在各药铺门口,就连同行或是隔壁铺子的老板、伙计见状,也忍不住跑来看戏、蹭凉茶解渴。

  百姓们免费看完戏,吃好喝好后,自然要进药铺去瞧瞧,向掌柜道声恭喜。

  结果一进门便被柜台旁边挂着的一张诊金与药材的收费价目表吸引,其中有识得几个字的百姓,仔细瞧过后,当即一脸震惊地向掌柜确认道:「请普通坐堂大夫看一回诊,不管什么病,真的只收一百文钱?」

  从古至今,看病抓药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价格,药铺老板与大夫都是看人定价,普通百姓的诊费、药价会收得低一点,富户人家便会收得高一些,若是遇到穷得连诊金也付不起的,大多药铺多少会免除一些诊金或是免费施药。

  自然也有黑心药商不但不会施药,还直接将病人赶出去,汪家便是这一类。

  掌柜的扬起一抹温和的笑意,肯定地点了点头。说实话,他在药铺干了大半辈子,也从没遇到过这种事,不过他倒是乐见其成。

  「医治各种疾病的药材也都是明码标价,只要照着这上头的价格给银子就可以?」另一名也识得字的中年男子跟着开口追问。

  掌柜的再次扬笑,肯定地点头。

  见状,在场的百姓们明白过来后,一边惊呼,一边仍有几分不敢相信,忍不住再三向掌柜的求证。

  其实十年前杭州药业虽没有明码标价过,但有正直公平的张家维护着,药业井然有序。

  张家世代在此经营药铺,从前两代开始,药会会长一职便一直由张家掌权人担任,在张家公正严明的管事下,杭州药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药交易之地。

  然而,十二年前,药会会长张老太爷的独子张瑞宗押送药材到外地时,半道突遇水匪劫船身亡。没过两年,他的妻儿也在上京途中遭遇水匪打劫,因水匪放火烧船导致妻子身亡,儿子至今下落不明。

  张老太爷接连遭受痛失至亲的打击,整整病了大半年才慢慢有所好转。

  从此后,他将自家药铺通通交给管事打理,不再出面管理药行的事,情况因此每况愈下。虽然他并没有卸任会长之职,但随着汪建业的势力一点点壮大,药行里的事早由汪建业做主。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