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吉时觉得超级尴尬——万一朱子衿以后都不来了,她不就少了一笔收入?他不只脸蛋美,他给的金珠子更美啊,这些大婶婆子,论长短都不会小声点的吗,食堂这么小,当事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姜吉时端了白粥过去,试图解释,「那个……不是我自作多情,是那日那个秦少爷放出的风声……」
朱子衿歉然道:「这事情说来是我给姜姑娘惹了麻烦,与那厮有过节的是我,不是姜姑娘。」
「你知道?」
桔梗笑说:「自然是知道,我家少爷虽然离京,京城大小事情每日都是快马送到江南,少爷已经让人去揍了秦少爷一顿,只是没想到秦少爷有本事放火,却没本事灭火。」
是啊,姜吉时也有感觉传言越传越开,这半个月,居然有人从城西特别过来吃早餐,要知道,城东城西的距离就算搭马车也要一个时辰。
就在这时候,姜大富过来了,一脸兴奋,「您就是皇商朱二少爷?」
姜吉时大急,怕她爹说了什么,然后朱子衿又拒了,弟弟识文的上学梦就没了。
第三章 朱太太松口(1)
朱子衿就看到一个中年读书人朝自己走来,兴奋得脸红,「朱二少爷,我,我是姜吉时的爹。」
朱子衿虽然是第一次见,但生意人应对自然周到圆融,「姜老爷。」
「不用这么客气,我们都快是一家——」
「爹。」姜吉时打断了自家亲爹,「您快点吃完,好出去踏青,晨雾要散了。」
「难得见到朱二少爷,我还吃什么早餐踏什么青哪,我就想跟未来女——」
「爹。」姜吉时一脸尴尬的再度打断,「您吃早餐去吧。」
朱子衿十二岁上开始做生意,自然不傻,那流言据说传得厉害,连祖母跟母亲都去信江南问了,姜老爷自然也有听说。
那头一句没说完的想必是「快是一家人」,至于后一句想必是「未来女婿」。
朱子衿莞尔,姜吉时的爹哪怕有一点心思,都会跟他装作不认识,好显得自己清高不爱财,这么明显的示好,他倒是不反感。做生意,不怕有话直说,最怕有话不说。
姜吉时推着自家亲爹,「爹,您回去跟同学坐,朱二少爷是我的客人,让人家好好吃饭哪。」
「我这不是想给你撑腰嘛……」
「我的腰好得很,不用您撑……」
「女儿啊……」
「爹您吃饭吧。」
姜吉时好说歹说把姜大富按回板凳上,擦擦双手,尴尬的跟朱子衿解释,「对不起,我爹喝多了。」
朱子衿也没去戳穿,这一大清早,天都没亮,哪来的酒肆,这丫头不想自己跟他爹说话,原因也不用多问,想必是秦湘生放出的流言。
他是不介意的,看样子她也不介意……她不介意就好。
朱子衿不着痕迹的看了姜吉时额头上的疤痕一眼——不大,但已经足以让她婚事不顺了,要不是当年……
就见姜大富跟同学们一阵窸窸窣窣,同学有人嫉妒,有人羡慕,总之那里就是有一种氛围,大家在看姜大富的皇商准女婿,姜大富一脸得意,只差没用白粥乾杯。
至于食堂其他客人,因为能亲眼目睹八卦,所以吃完的大家都不走了,一下子看外面,一下子又看姜吉时一眼,然后忍不住又瞄了朱子衿,想着得好好看清楚,回去就可以跟人说啦,皇商少爷爱个掌杓女,戏曲都不敢这样演。
朱子衿八风吹不动,跟以往差不多的时间用完早膳,然后起来。
桔梗付完金珠子后,朱子衿无视所有店内热切的眼光,直接问道:「姜姑娘的渍菜可是祖传手艺?」
姜吉时认识他三年多了,但说过的话只有「您早」,「照旧」,「谢谢朱二少爷」就没了,这下突然冒出第四句话,姜吉时有点意外,而且还是在城东流言的风口浪尖,他居然不避嫌,真奇怪。
所幸生意做了三年多,反应也不慢,于是回覆,「是我祖父祖母所传。」
朱子衿颔首,「我这次去江南,在州府中吃到了渍果,觉得味道不错,姜姑娘不妨也研究一下。」
姜吉时有点困惑,「渍果?」
「果物。」朱子衿解释,「苹果,葡萄,梨子,樱桃,用一定的糖盐比例腌起来,糖多,盐少,快的话腌渍十天就能卖,不但跟白粥馒头搭,若是糖盐少放一点,还能当零食,也可以加入玫瑰,桂花等,增添不同香气,果物混着花香,味道着实非凡。」
姜吉时原本听不懂,听到中间眼睛就亮了,对欸,蔬菜可以腌渍,怎么水果就不行了?渍苹果,渍樱桃,感觉好香啊!咸一点可以当小菜,淡一点可以当点心。
朱子衿继续说:「姜姑娘若是把冬日的橘子渍起来,等夏天贩售,尝稀有是人的习性,那生意岂不是好多?」
姜吉时猛点头,是啊,夏天若能吃到冬天才产的橘子,谁不会买个一个半个回去吃,冬天的橘子一个五文钱,夏天的橘子一个五十文都有人买。
在冬天卖樱桃,夏天卖橘子,这岂不是大发?
虽然会有其他人学,但不怕,只要自己能做得好吃,哪怕整条街的人都卖一样的东西,她也能存活下来。
朱子衿继续说:「我吃的当时问了几句,那知州大人请厨娘口述,管事的记下,一共二十几张纸,我放在行李中,明早派人给你送过来。」
姜吉时笑逐颜开,「谢谢您,朱二少爷。」
能给知州当厨娘,手艺肯定不简单,别小看渍物,盐糖少一瓢多一瓢,味道都是天差地别,有知州厨娘的食谱,省去她好几个月的功夫,也省了不少食材。
姜吉时喜孜孜的,想到又可以发财,整个人开心得不行,完全不知道眼中有光的自己在别人看来多有爱。
食堂里的客人都兴奋了,看哪,那姜姑娘望着朱二少爷的眼神,闪闪发亮,这不是真爱,什么叫做真爱?
朱二少爷日理万机的人,吃完饭不走,还站在蒸笼前跟姜姑娘聊天呢。
几个心软的大娘婆子,甚至开始在心中跟老天祈祷,别因为身分差距拆散这对有情人。
朱子衿原本想说到这里就好,但看她高兴,忍不住又多讲了,「不少大户人家的老太太都吃早斋,姜姑娘也可以试着去跟厨房掌事毛遂自荐,中书侍郎,国子助教,内寺伯,律学博士这几户人家都是一日三餐吃素,不妨先从这几家下手,尤其中书侍郎,位居正四品,若是他家的老太太都吃你们姜家食堂的渍菜渍果,有了这名声,东西就好卖得多。」
姜吉时不太有自信的接话,「可是我不过是个食堂掌杓,普通老百姓一个,怎么进得了中书侍郎家的大门?」
「不用怕,中书侍郎家的老太太一心向佛,慈善得很,连带门房都对人客气,我跟你说的这几户人家,都是待人和善的,即使面对陌生人,门房跟厨房掌事也不会无礼,姜姑娘倒是不用担心……」朱子衿说着,就看到姜吉时眼睛越来越亮,小鹿一样瞅着他,内心一跳,然后又装作镇定的接着说:「尽可上门。」
朱子衿说完这些,这才带着下人走了。
原本安安静静的食堂这下又喧闹起来。
别人的八卦实在太精彩了,原来流言都是真的,皇商朱二少爷真的对姜家食堂的掌杓娘子有意思。
看看,那含情脉脉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