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道把喜服带回去试试,需要改的话讲一声。」
「好啦,今天乡试放榜,你有没有准备银子?」她家那两只很有上榜机会。
「今天?」
「我就晓得你会忘记,快回去吧。」
「好。」晓夏和沈曦一起出门。
跟蔡娘子交代几句后,晓夏坐上马车,心头翻腾不止。
要回来了呢!书信往返,她没告诉陌言自己瘦下来了,她想给他一个惊喜,肯定是惊喜的吧,他用五年的时间为自己挣得身分地位,而同样的五年、她没有虚度,她顺利在这个时空站稳脚步,立下根基,她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有这么一个美丽、独立又会赚钱的妻子,他肯定不会后悔……不后悔在白家二房把她甩进梁家大门时,没把她丢往乱葬冈。
以此为监,奉劝世人一定要多做好事,才能得到好报。
控制不住笑脸,她也想矜持一点、也想庄重一点,但是无法啊,是他说的,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是他说……想她了。
所以她已经盘算好,等他回来就要对他说「为你明灯三千,为你花开满城」。意思是——我愿用一生守护你。
这样的感情是足够的对吧?足够撑起一场婚姻,一对男女的一生一世。
随着马蹄轻扬,她的心情忽高忽低荡漾,她快乐、她激狂,她想高歌大唱: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笑容微歇,马车已经把她带回家门口,发现那里聚集着很多人,陌轩、陌新在人群中笑着。
「大嫂回来了。」陌新出声,众人纷纷让路,陌轩迎面朝她走来。
陌轩已经十五岁,在甘爷爷的教导下,他不仅书读得好、武功好,个头长得也很好,高头大马身强体壮,都比晓夏高上大半颗头了。
他总是下意识学着陌言,淡淡的、清清冷冷的微笑,在晓夏面前站定后,他说:「大嫂,我和陌新没让你失望,陌新考上解元,我考了第二。」
「你们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过,你们是我的骄傲。」一句话,咧开了两个少年的嘴巴。
他们满心欢悦——真好,有这样一个大嫂;真好,那年白大川把人往他家丢。
「给红封了吗?」
「欣瑶已经进去拿。」
紧接着在一片的道谢与恭贺声中,他们送走众人,欣瑶刚把门关上,晓夏眼珠子转过两圈,忍不住大声宣布,「战争终于结束,你们大哥要回家了!」
大哥……终于要回来了?
「太好了、太棒了!太太太高兴了!」欣瑶欢天喜拍手大笑起来。
「真的?大嫂没有骗人?」陌新不敢相信,盼过一年又一年,终于……
「没有,千真万确!」欣瑶、陌新、陌轩,晓夏高兴得一个个抱过去。「刘将军即将带领士兵班师回朝,我们很快就能够见到你们大哥。」
「双喜临门。」陌轩握紧双拳,吐一口长气,这是比考过乡试更大的喜悦。
「还有件事我始终没说,就是怕你们有负担,但你们已经通过乡试,我想这件事应该可以提上台面了。」
「什么事?」陌新问。
「我想举家搬到京城。」
话一抛出,所有人都哑口无言。举家搬迁?那是他们连想都没想过的事,京城居大不易啊。
晓夏继续往下说:「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你们考上进士,就试试能不能留在京城当官,能的话最好,不能也无妨。你们年纪尚幼,京城里有许多名臣大儒能敎导你们为官做事和学问,而且你们一个个大了,也该准备相看亲事,在京城会有更多的机会和人选。你们觉得呢?」
目光扫过他们,回过神的三人连忙点头。
陌轩道:「好,就这么做吧,要不我先行一步,在京城赁下房子后,大嫂再带弟弟妹妹和甘爷爷过来,你们到达时就有落脚处了。」
这个安排很恰当,「清照书院」和「白晓夏」都需要时间来交接,而会试明年二月就要举办,他们早点进京落脚,早点适应环境也是好的。「你一个人?」
「我和二哥一起去。」陌新接道。他心想,这些年家里大小事全靠大嫂操持,如果有机会,他们愿意分担。
看着他们,晓夏一股骄傲油然而生。真的都长大了,大到可以独当一面,大到不需要为他们建造安乐窝,他们也能撑起伞,为家人挡风避雨了。
「好吧,我给你大哥写信,把你们考上举子,准备举家搬迁的事告诉他,到时我们直接在京城碰面。」
说到这里不禁笑容满溢,想到即将到来的相逢,晓夏满心快乐都控制不住。
纵使相逢应不识,不因将军尘满面、鬓如霜,而是小胖妞变身窈窕佳人、在水一方。她幻想他的惊诧,幻想他乐得不知所措,她沉溺在幻想中止不住地快乐着。
「我和三弟先回屋整理行李。」
「这事还没和甘爷爷商量呢,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反对?」
他们早就把甘爷爷当成家中长辈,事事都与他商量,这事还没讲就定下来,晓夏心里觉得怪怪的。
「才不会!爷爷的朋友都在京城,如果搬去就能和老朋友见面。」欣瑶说。
「爷爷告诉你的吗?」晓夏问。
「对啊!」
嫂嫂忙,哥哥们上学,反倒是自己和爷爷相处的时间最多。
父母过世的时候她太小,对于宠爱这种经验很陌生,是爷爷的偏疼宠溺,让她有生为小女儿的幸福感。而寂寞的甘秋禹虽然没招到一个多话、热闹的徒弟,却多了个娇憨可爱的小孙女,因此祖孙俩成天腻在一起,无话不说无事不谈。
「那就好,爷爷在家吗?」
「一大早就出去了,还说回来的时候要给我带好吃的。」
欣瑶好吃,在晓夏的教导下,习得一手好厨艺。甘秋禹相反,他对吃没有太大兴趣,但为了替欣瑶试味道,竟也试出好舌头,两人经常在镇上各处挖掘好吃食,倘若在现代两人可以联手开吃播。
「大嫂,要不要派人出去找找?家里有事,爷爷还是在家比较好。」
「也是。」晓夏正准备唤人去找,没想丫头巧巧神情慌张地走进来。
「大夫人,整理老太爷房间时,发现柜子里的衣物都不见了,床头放着这个。」巧巧把手里的信递给晓夏。
她赶紧打开,陌轩三人则凑上前一起看。
信不长,但该交代的都写了。
爷爷离开了,去处没说、原因没说,却解释了他们的疑问——当年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几人面面相觑,原来甘爷爷竟是受陌言所托,才来照顾这一家小。
信中爷爷提醒,会试在明年二月,让兄弟俩别太晚进京,天冷路难行,且京城天气远比此地寒冷,春寒料峭,还是尽早过去适应的好。进京后别成天和应试举子混在一起,谈诗论赋不是坏事,但两人年纪太小,倘若被有心人利用,反倒深受其害,与其如此不如闭门好好读书。
甘爷爷还留下一封举荐信,让他们有问题就去找他的学生,求他指点与照应。
他还说在念书上头,陌新比陌轩有天赋,然陌轩对庶务更通达,估计无误,会试成绩应该和乡试、院试一样,陌新会考得更好,让陌轩别计较虚名。
殿试考题将以民生经济政治为主,陌轩则更擅长,这些年他常带俩兄弟到各处游历,遇到的问题、与百姓讨论的大小事,在会试过后,兄弟俩宜好好讨论,以这样的方式来准备殿试应该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