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起花朵一笑,「这时节哪来的杜鵰?」
「今日去陈大人府上,路上见到几丛野生老杜鵰开了,就摘回来,虽然开得早了,颜色没游家村的好看,但也难得了。」
姜吉时心中一甜,难得的不是花的颜色,难得的是他看到杜鵰,想起了她,想起了游家村。
就在这时候,格扇传出敲门声,「二少爷,二少奶奶,快点到大厅。」
就见朱子衿神色一喜。
姜吉时也跟着心跳加快,「是不是有好消息?」
「我今日去陈大人府上,他跟我透露,今年黄茶还是我们朱家的君山银针夺得贡品资格,八位名士都给了甲级。」
白茶由皇上钦定为朱子衿的白牡丹,故不再竞茶,其余茶品三年一轮,今年是黄茶与黑茶的评级年。
朱家跟三年前一样,出了两品黑茶竞贡,朱老爷的千两茶,朱子衿的茯茶。
但朱子衿种茯茶的那块山坡地,去年十二月大雨,虽然已经紧急采收,但没太阳,用的是温火烤乾,味道就不好说,喜欢的人会喜欢,但不喜欢的人就是不喜欢,不知道那些名士是肯定呢,还是不能接受。
姜吉时内心怦怦跳,「还黑茶呢?」
朱子衿得意一笑,「是——茯茶。」
姜吉时内心狂喜,「真的?」
「哪有假?」
姜吉时情不自禁拉住他的手,「那太好了,只是公公那边……」
「放心,青出于蓝,爹只会高兴的,就像我们的哥儿姐儿,哪日比我们更优秀了,我们也只会替他们欢喜而已,这世间没有爹娘会吃孩子的醋。」
姜吉时想想也有道理,「那就好了。」又忍不住道:「我的夫君真本事。」
「那可不。」朱子衿得意的尾巴都要翘起来,「当年在江南你护我周全,现在在京城,换我让你一世无忧。」
丫头拿过貂毛大髦,替两人穿上。
两人牵着手,走出格扇,打算去大厅打赏报喜的人。
姜吉时让朱子衿握着,他的手掌心很大,牢牢的把她的小手包着,暖和极了,夫妻俩一面闲谈,一面朝大厅前进,她怎么也没想到当年那个瘦弱的包子,会变成现在这个可以依靠的男人。
自己的人生还真是跌宕起伏,原本以为要在乡下待一辈子,却没想到被接到京城,还意外的跟包子重逢了。
自己刚开始对他并没有爱情之类的东西,但在姜家食堂被火烧毁后,他在自己求助无门的时候帮了自己,两人开始接近起来,又因为秦家上门提亲,加入了朱姜两家的结亲速度。
生为长子嫡孙之妻,她第一胎生女,他欢喜,她第二胎生女,他一样疼爱,然后生了双胞胎儿子,他没因此忽略满姐儿跟梅姐儿,四个孩子都是心头肉,没有偏心。
京城高门的奶奶没人比她好了,她有一个好丈夫,不嫌弃她家贫,不嫌弃她书读不多,不嫌弃她肚子上始终消不下来的那圈肉。
「包子。」
「嗯?」
「我们下辈子还要在一起。」
朱子衿握紧了她的手,「那是当然。」
从江南缘起,在京城缘升,然后来世要缘续。
包子是好包子,大妞是好大妞,包子跟大妞小时候完拜堂,长大了真的成亲,并且约定,下辈子还要在一起。他们的缘分外人不懂,也没必要解释,他们了解就可以了。
雪花纷飞中,两人相视一笑,走到回廊,隐隐听见内厅喧闹不断,朱老爷谦让的声音,朱太太喜悦的声音,杨姨娘,许姨娘讨好的恭维。
何氏问,虽然朱子衿有嫡子,但将来想让忠哥儿跟孝哥儿去跟着二伯学做生意,朱子宣大声叫好,二哥有出息,自己将来有保障,报喜人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朱子衿跟姜吉时夫妻对看一眼,都是在微笑,进入花厅,进入即将迎来的恭贺里。
番外 分离多年的有情人
对朱子衿来说,六月二日应该是双喜临门——他的茯茶收成好,然后他想找的人也找到了。
姜吉时落水那日,安定郡主去看人,她把自己的故事跟姜吉时说,如何爱上一个侍卫,又如何害了那个侍卫,嫁入朱家,只因为姜吉时跟那侍卫长得相像,相似的面孔她看了高兴。
朱子衿在这几年曾经跟敬亲王见过几次,一个很和蔼的长者,他始终不认为敬亲王会那样狠心,仅仅只是因为女儿喜欢对方,就杀对方全家。
四月多时,趁着陪安定郡主回王府,郡主跟敬亲王妃说话,他这个「女婿」理所当然就去敬亲王的书房。
敬亲王虽然儿女众多,但安定郡主是嫡出,毕竟比较关心些,两人说了些日常,朱子衿委婉问起当年之事,敬亲王沉默了许久,命人去仓库拿了一幅画像,是个男子,面貌清朗,身材修长,落款是郡主手笔。
朱子衿惊讶,「小婿以为拙荆跟画中之人是双胞胎。敢问敬亲王,此人是何姓名?」
「叫做武三郎。」语毕,敬亲王重重一声叹息。
朱子衿又旁敲侧击了一会,觉得敬亲王说起那人,没有愧疚,也没有愤慨,倒是不明白的情绪比较多,于是大着胆子问,武三郎真的死了吗?
敬亲王看了他一眼,半晌才道,他给了一点银子,命武家离开京城,永世不得回京,若是让他知道武家回京,必定不会再留情。
武三郎上有爹娘,有两个哥哥,七个可爱的侄子侄女,他当夜就带着一家逃了,此后再没消息。
因为武三郎「死了」,安定郡主越发暴戾起来,她有皇太后这尊大佛溺爱着,想怎样就怎样,连敬亲王跟敬亲王妃都扛不住,她不成婚虽然不妥,但也只能由得她,想嫁给一个皇商当贵妾,也还是只能由得她。
敬亲王想着女儿白费了这么多年的青春,难道都是自己的错吗?
但武三郎已经出了京城,天下之大,又如何能找到,他身为皇帝的弟弟,难不成要大张旗鼓去找一个侍卫?他既然吃着皇家米粮,就要替皇家的面子着想,丢脸的事情万万不能做,他要脸,儿子们也要脸。
朱子衿却没这顾忌,得了消息,武三郎没被弄死就好。
他是商人,五湖四海的朋友多,消息洒下去,找一个人叫做武三郎,可能没户籍,有两个哥哥,年纪大概二十出头,高挑,有点武艺,画像也给了,找到的人有赏金,不是仇人,所以找到后不要惊吓对方一家。
找人是要花钱的,所幸朱子衿有钱,银子一个月一两千两洒下去,找,各村各里都要找,尤其是几年前才落户的那种,一定要细细询问。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有好消息传来,在镇留府的周家村,有人符合武三郎一家的描述,画像也很像,只不过那户人家说自己姓祝,武三郎的母亲可不就姓祝吗?
朱子衿亲自去了一趟,想过最坏的打算,万一武三郎已经成亲怎么办?万一他对郡主已经没那意思怎么办,却没想过武三郎还独身,不过却不愿意入京——当年敬亲王说了,若是武家人再出现在京城,那就是全家斩杀。
为此,朱子衿又投帖拜访了敬亲王,他是安定郡主的良人,自然很快得到回应,到了约定的日子,这就上门了。
他是替郡主来求纸条的——没有敬亲王的纸条,武三郎不能安心入京。敬亲王简直拿女儿没办法,真欠了她的,是被下蛊吗?怎么这几年绕来绕去,还是武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