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手机站 > 庶女出头天之一城主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天 黑夜

第 9 页

 

  城外战事连连,因此也影响到城内的交易情况,人虽多买气却热络不起来,个个无精打采的叫卖着,能得一文是一文。

  买家和卖家一样是一脸颓色,面无表情,大多数的百姓只走过摆摊凌乱的摊位,看而不买。

  在多数人看来,这是个欲振乏力的集市,一滩没生命力的死水,除了零星买卖外,看不到大宗交易。

  可成清宁和别人不一样,她看见的是无限的商机,越是贫乏的土地越能挖掘出致富的黄金,人是财富的来源。



  “来来来,小姑娘,买颗果子解解馋吧!我家的柿子又大又甜,水分多,包你吃了不后悔……”

  一位缺牙的老妇包着褪色的头巾,发已斑白,稀稀落落,在她面前的是两筐黄澄澄的甜柿。

  “柿子怎么卖?”“小姑娘”双目闪闪。

  入秋后西北季风日渐增强,天候也转为凉爽,一入夜便带着凉意,虽然还不致冷到要烧炭的地步,但没盖上厚实点的棉被,没见过北风冷厉的成清宁是消受不了的。

  她体质偏寒,一到秋冬便手脚冰冷,这两、三年来赚了点钱才开始给自己进补,可补来补去不见成效,还是十分畏冷。

  成亲之后,有皇甫桓这个大暖炉在,她倒不觉得冷,而且新婚燕尔,两人热乎得很,就怕热过头了哪还会冷。



  只是一路往西北走,气候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在京城的冬天,再冷的天气也只是下点雪,待在烧着地龙的屋子,成清宁熬着熬着也能熬到开春,春暖花开。

  可在强风直吹的北地,明明才是秋天,却已呈现初冬的景致,秋老虎仍是威风,艳阳高照,可是冷一阵、热一阵,早晚温差大,一不小心就着了凉。

  成清宁是个喜欢预做准备的人,有备无患,来到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年代,她最不想的便是亏待自己。

  于是,她又动起脑子了。 物资匮乏的西北,几乎什么都缺,因此她才想在入冬前买齐所有东西,别委屈了自己,她想自己前辈子肯定是仓鼠,见到好的就往窝里搬,睡在米仓上才安心,囤粮囤衣好过冬。

  “两个三文钱,小姑娘你瞧瞧,这皮儿多薄呀!香甜爽脆,是自家种的,不坑你,买两个吃吃吧!”再卖不出去,柿子就要全烂在筐里,他们一家五口的生计也没了。

  “我不买两个。”好便宜,京里好一点的柿子一颗要十来文,差点的也要五、六文,这位老婆婆亏大了。

  一听她不买,原本脸上稍有光彩的老妇又黯淡下去,两手局促的搓着竹筐边缘。

  “你家里还有多少柿子?我全买了,包括你这两个筐里的。”也不知西北的冬季有多长,多备点好过想吃没得吃。

  老妇一听,灰白的双眸忽然睁大。“全……买了?”

  成清宁咧开一口好看的编贝般白牙,俏皮的一颔首。“是呀!全买了,你让人送到秦王府,论斤买,一斤十文。”

  亏本的生意她不做,但也算照顾了西北百姓。

  “什……什么,秦……秦王府……”还一斤十文钱,她卖一辈子柿子也卖不到这样的高价。

  难以置信的老妇盘算着能得多少铜板,家里有两棵结实累累的老柿树,她原本想留一棵给孙子解解馋,反正也卖不了那么多,留着自己吃也好,多少算是口粮。

  可如今贵人出手了,她十根指头都不够算,起码能赚好几两呢!这个冬天不用发愁了。

  想到能过个好年,有肉吃,有白米饭,老妇满是皱纹的脸开出一朵菊花,多了能活下去的希望。

  “对呀!你知道王爷娶王妃了吧!我是王妃跟前的小丫头,她这人最喜欢帮助人,看不得别人受苦,你都一把年纪了还这般辛劳,王妃肯定不忍心。我不骗人,你尽管往秦王府送,我们论斤给银子,有多少收多少。”

  买卖有进有出,她已经想好销售管道。

  “真的?王妃真是大好人,刚一来西北就照顾百姓,老婆子我……我真是太高兴了,我们西北有希望了……”天大的烧饼砸下来,老妇喜得落下两行泪水,边用摘果子时沾了汁液的手擦脸,边哽咽不已的道谢。

  “以后王妃还会做更多有利西北的好事,婆婆别急着哭,日后有得你笑呢!”改善西北的贫穷,先由商道做起。

  打仗很耗钱,养兵更需要银子,皇甫桓虽然有很厚的家底,可是一旦京城那边断了供给,一年、两年还养得起,三年、五年就捉襟见肘了,百姓们的日子会过得更苦。

  身为王妃,成清宁自是要尽一份心力,她首要目标是把西北变得自给自足,不依赖其他地区的供给,若能做到,那么粮食不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百姓吃得饱便有银子交税,一交了税数十万西北军便有军饷可领,领了军饷养家活口,西北才会日渐繁荣。

  这是一个双赢的循环,关键是要有个分量重的领头羊。

  这人非她莫属。

  其实说穿了,成清宁也只是为了赚钱而已,不跟银子过不去,有发特发的机会在眼前,她怎么能不伸手一捉,紧握在手?!

  “小姑娘,那你买不买菜?看起来虽然不好看,有些虫蛀的洞,但下锅油炒十分好吃,能整肠健胃。”

  看到老妇把自家种的柿子卖了,一旁卖菜的妇人也捉起一把卖相不好的青菜,盼着能换上几文钱。

  “你这是……呃,小白菜?”长得蔫蔫地,只有巴掌儿大。

  “是呀!因为水浇得少,长不大,我就种在院子里,约半亩地,一家老小靠着这半亩菜地多少有点进项。”日子不好过,有一文是一文,再艰难也要熬下去,不然眼睁睁地等死吗?

  一瞧见妇人眼中对生活的绝望,没有一丝盼头,心生不忍的成清宁脑子转得快,又想出不一样的生财之道。

  “是丑了点,不过也不是不能入口……这样吧!那半亩菜田的菜也送进秦王府,府里人多,还不够一顿呢!”多吃点菜有利消化。

  不过府内有这么多府兵,这点菜量也完全不够就是。

  尽管王爷让手底下的兵有空就去种田,但王府的五谷杂粮还是不足,需要向外购买,先不论后山那十万驻兵,光是自家的蝗虫就食量惊人,一顿饭能吃七、八颗大馒头,这还不算饱,一到饭点,一个个饿死鬼投胎似的争先恐后,手里捉着、嘴里叼着,眼睛还盯着筐里的馒头。

  她是没亲眼目睹抢食的凶悍,但光听丫头、婆子的形容,也想像得到那情景,士兵们操得狠了自是饿得快,尤其还是粗糙的汉子,吃起饭来跟猪没两样,秋风扫落叶般转眼全吃个精光。

  秋风起,冬天的脚步也不远了,食物的来源是一大问题,除了温暖潮湿的南方小岛,包括大明朝境内,一入冬粮食的取得便十分困难,想吃点蔬菜瓜果更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穷则变,变则通,脑筋灵活的人想得长远,山不就我我就山,山不通就打通它。

  妇人一怔,随即欣喜若狂的感谢道:“多谢姑娘,多谢姑娘,这样我也能裁些尺头给小儿做冬衣了。”

  冬衣?

  冬日的棉袄要棉花,十几万件的冬衣就要几十万斤的棉花,若是她在下雪前进一批棉花,是不是还来得及做完发到兵士们手中?

  成清宁想做军方的生意,她夫婿便是这些兵的头儿,监军九皇子皇甫寻又是“自己人”,通融一下应该不难接到单,肥水不落外人田,至少她在做工上不会偷工减料。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